洛阳民俗博物馆归档刺绣文物数据集的内容与组成

 

洛阳民俗博物馆,洛阳 471000

  洛阳民俗博物馆归档刺绣文物数据集汇集了洛阳民俗博物馆刺绣厅陈列展示的清中晚期至民国时期的刺绣服饰共计260件(套),其中宝瓶壶18件(套),肚兜12件(套),荷包46件(套),暖耳9件(套),裙带10件(套),童帽18件(套),幄头18件(套),围嘴4件(套),绣裤3件(套),新娘帽12件(套),绣裙24件(套),绣鞋6件(套),绣衣8件(套),云肩31件(套),枕顶25件(套),桌围6件(套),其他10件(套)。这些展品是近30年内,该馆在河洛地区所征集的,其工艺、题材、纹饰等都极具特色。该数据集包括:(1260件(套)刺绣文物的图片数据;(2)刺绣文物信息统计表,包括序号、名称、缩略图、归档编码、类型、刺绣年代和入馆年份。该数据集存储为. jpg.doc格式,一共由261个文件组成,数据量为1.45 GB(压缩为4个文件,1.45 GB)。

关键词洛阳;民俗博物馆;刺绣;清中晚期;民国

DOI: https://doi.org/10.3974/geodp.2021.04.11

CSTR: https://cstr.escience.org.cn/CSTR:20146.14.2021.04.11

数据可用性声明:

本文关联实体数据集已在《全球变化数据仓储电子杂志(中英文)》出版,可获取:

https://doi.org/10.3974/geodb.2021.07.03.V1https://cstr.escience.org.cn/CSTR:20146.11.2021.07.03.V1.

1  背景

刺绣,亦称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将各式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古代称“黹”“针黹”。中国的手工刺绣工艺历史悠久。在史前时代,出于对美的需要,人们会用纹身、纹面、纹缋服装等方式来装饰自己,但服装上纹缋的花纹,会因运动摩擦而剥落毁损。后来人们逐渐发现用线将花纹绣在衣服上既牢固又美观,便由此产生了刺绣。据《尚书·益稷》的记载,早在远古时代,统治者就用刺绣的方法将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纹样装饰在衣服上。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战国、两汉的绣品,刺绣工艺已经具有很高的水准。南北朝刺绣纹饰图案以佛教题材居多。唐宋刺绣施针匀细,设色丰富,盛行用刺绣作书画、饰件等。宋代专设文绣院,主管编织刺绣,以供皇帝服御及宾客祭祀之用。元代的刺绣以大量用金为特点,在刺绣作品中加入金彩,使得绣品更加富丽堂皇[1]明清时封建王朝的宫廷绣工规模很大,民间刺绣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先后产了苏绣、粤绣、陇绣、湘绣、蜀绣,称清代五大名绣。此外还有顾绣,京绣、瓯绣、鲁绣、闽绣、汴绣、汉绣、麻绣和苗绣等,都各具风格,沿传至今。

刺绣以底料和绣线为基础材料,工具主要有针、剪刀、绸框及架等。底料是刺绣的载体,一般有棉、麻、绸、缎、绢等。刺绣使用的绣线种类繁多,大致有纱线、丝线、绒线、金银线、头发丝、马鬓、彩珠等。其中最常使用的是丝线。刺绣针法常用的有齐针、抢针、套针、扎针、长短针、打子针、辨子股针滚针、平金等几十种,各具特色。

刺绣是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刺绣作品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一幅刺绣作品,千针万线,费时耗工,凝聚着绣工的艰辛劳动和心血智慧,体现了一个地区、一个时期的民风民俗。由于刺绣本身所特有的质地,保存和流传实属不易,传世的作品尤显珍贵,是研究传统文化的珍贵资料[2]

自然环境、地理因素、历史社会背景对地域民俗文化和民间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成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3]。古都洛阳地处中原,是华夏文化的发祥地,自夏朝起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历史上曾长期居于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位。作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洛阳在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中有着重要地位,正因如此,唐代时期的洛阳不仅丝产量居全国之首,而且丝织技术也是最为先进,为这里的民间刺绣工艺的发展创造了优越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集中展示河洛地区的民风民俗,1988年洛阳民俗博物馆正式建成开放。该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新街433号,所依馆舍是始建于清乾隆九年的潞泽会馆。现设有河洛地区民间信俗、婚俗、寿俗、民间工艺、刺绣、生活器具、农具、交通工具、床具9个基本陈列展览。其中,刺绣陈列展示是特色陈列,展示的是该馆20年来在河洛地区征集到的清中晚期至民国时期的刺绣服饰共计260件(套)。

2  数据集元数据简介

《洛阳民俗博物馆归档刺绣文物数据集》[4]的数据集名称、短名名称、通讯作者、作者、地理区域、数据年代、数据集组成、数据共享网络服务平台、数据集组成等信息一并列于表1

3  实物馆藏与数据集主要内容

本数据集列出的全部实物均馆藏于洛阳民俗博物馆。全部刺绣文物展品集中展示于洛阳民俗博物馆的刺绣厅内,该厅位于该馆东侧的廊房,共三个展柜,包括有云肩、绣裙、裙带、绣衣、绣裤、肚兜、围嘴、帽、幄头、绣鞋、枕顶、宝瓶壶、暖耳等种类,其工艺、题材、纹饰都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和文物价值,极具特色。从这些展品来看,历史上河洛地区的刺绣曾应是非常辉煌和灿烂的,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全国的刺绣技术和艺术水平。

云肩,也叫披肩,最初是辽、金时代宫廷嫔妃的一种装束,后来流传到民间。其名称有两层含义,一是装饰于肩上的饰物,因其有飘带,走动起来似云飘动。二是云肩上多饰以云纹。它多以彩锦绣制而成,起到装饰作用,兼有防止妇女头发低垂而沾污衣裳的实用价值。云肩有四合如意云肩(图1)、柳叶状云肩(图2),及方形云肩(图3)等种类,上面绣有吉祥寓意的图案,例如富贵牡丹、多福多寿、连年有鱼等。云肩在明清时期非常流行,大多都在婚庆喜宴等场合使用[5]

1  《洛阳民俗博物馆归档刺绣文物数据集》数据集元数据简表

 

 

数据集名称

洛阳民俗博物馆归档刺绣文物数据集

数据集短名

EmbroideryCulturalRelics

作者信息

葛珊,洛阳民俗博物馆,anxin8321@163.com

地理区域

中国(香港、澳门、台湾数据暂缺)

数据年代

清中晚期至民国时期

数据格式

.jpg.doc

数据量

1.45 GB

数据集组成

(1) 洛阳民俗博物馆归档刺绣文物统计数据

(2) 洛阳民俗博物馆归档刺绣文物影像

出版与共享服务平台

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系统 http://www.geodoi.ac.cn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10010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数据共享政策

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系统的“数据”包括元数据(中英文)、通过《全球变化数据仓储电子杂志(中英文)》发表的实体数据集和通过《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发表的数据论文。其共享政策如下:(1)“数据”以最便利的方式通过互联网系统免费向全社会开放,用户免费浏览、免费下载;(2)最终用户使用“数据”需要按照引用格式在参考文献或适当的位置标注数据来源;(3)增值服务用户或以任何形式散发和传播(包括通过计算机服务器)“数据”的用户需要与《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编辑部签署书面协议,获得许可;(4)摘取“数据”中的部分记录创作新数据的作者需要遵循10%引用原则,即从本数据集中摘取的数据记录少于新数据集总记录量的10%,同时需要对摘取的数据记录标注数据来源[6]

数据和论文检索系统

DOICSTRCrossrefDCICSCDCNKISciEngineWDS/ISCGEOSS

 

图1  清福寿双全串珠多彩云肩(LYMSBWGCXTYJ01014)   图2  民国柳叶形云肩(LYMSBWGCXTYJ01031)

 

1  福寿双全串珠多彩云肩(清)               2  柳叶形云肩(民国)

 

图3  清仕女图垂穗方形云肩(LYMSBWGCXTYJ01006)

3  仕女图垂穗方形云肩(清)

裙带(图4),指女子束裙裳的腰带。古代女子的装束讲究“穿裙必用带”,裙带是裙子或不可分的装饰。裙带一般由一根横带和若干竖带构成,横带是扎紧用的,竖带则绣有各种纹饰图案,以装饰为主,数量在418根之间。

 

图4  清富贵连连贴花垂穗裙带(LYMSBWGCXTQD02002)

 

4  富贵连连贴花垂穗裙带(清)

 

肚兜,古称兜肚,是中国传统服饰中护胸腹的贴身内衣。数据集中的肚兜,分有袋和无袋两种,有袋肚兜(图5)可装盛小件物品。肚兜形状多呈菱形,刺绣纹样多是趋吉避凶、吉祥幸福的主题。

图5  清子孙绵延肚兜(LYMSBWGCXTDD03004)

 

5  子孙绵延肚兜(清)

在远古时期,帽子的作用主要是遮寒,进入封建社会后,帽子用途发生了变化,一类继续作为实用生活用品,御寒遮阳。二则作为身份、官阶的象征,不同的官阶戴不同的帽子。数据集中的帽子为清末到民国时期的实用生活用品,虎头帽(图6)是中国民间儿童服饰中比较典型的一种童帽样式,新娘帽(图7)是女子结婚时所用,幄头(图8)为富贵家庭中,老年女性额头用的装饰物件,也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

 

图6  民国贴花带穗虎头帽(LYMSBWGCXTTM02010)     图7  清绣花卉新娘帽(LYMSBWGCXTXNM02004)

                6  贴花带穗虎头帽(民国)                7  绣花卉新娘帽(清)

鞋与人类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古代的鞋,初始原料是草、麻和皮,称作“屦”“履”。缠足是用布将女性双脚紧紧缠裹,使之畸形变小,是中国古代一种陋习。人们把裹过的脚称为“莲”,而不同大小的脚是不同等级的“莲”,大于四寸的为“铁莲”,四寸的为“银莲”,而三寸的便为“金莲”。数据集中的绣鞋,为清至民国时期之物,其中最小的一双(图9),鞋长仅11.5 cm

 

图8  清多子多福盘金绣幄头(LYMSBWGCXTWT03003)  图9  清多子多福绣鞋(LYMSBWGCXTXX03003)

           8  多子多福盘金绣幄头(清)              9   多子多福绣鞋(清)

 

在民间,宝瓶壶(图10)多是作为礼器在婚礼中使用,因“瓶”与“平”同音,所以花瓶的吉祥意义也多取为“平安”的祝愿。最初的宝瓶壶材质多样,有铜、锡、瓷等。到了清代,随着民间刺绣的鼎盛发展,刺绣宝瓶壶出现在民间工艺中,将其挂于床头或墙壁之上,不仅用来保佑平安,而且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

暖耳,也称耳帽、耳套、耳包,唐人称“耳衣”,明人称“暖耳”,为御寒护耳而制,在北方地区常见。数据集中的暖耳(图11)多为女子所用,形状多为桃形,分内外两层,外层绣有各种吉祥纹样图案,内层为一耳形窄边,戴时将内层窄边套于耳轮之上,即可挡风保暖。

 

图10  清寿喜连绵贴花宝瓶壶(LYMSBWGCXTBPH03009)   图11  民国青春常在暖耳(LYMSBWGCXTNE03006)

 

           10  寿喜连绵贴花宝瓶壶(清)         11  青春常在暖耳(民国)

 

除了上述的几个类别之外,数据集中还有些其他种类。例如,荷包、枕顶、扇袋、腰镜、挂件、眼镜盒、桌围、中堂、帐沿等。洛阳民俗博物馆刺绣厅的陈列内容种类较为齐全,从多个角度细致地反映出了清中晚期至民国时期河洛地区刺绣工艺的相关信息。

除了类别之外,图案纹饰也是刺绣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自古以来,我国的装饰纹样,多含有一定的寓意,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意志和情趣。吉祥如意、富贵平安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渴望[7]。数据集中的刺绣纹饰图案也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其装饰纹饰的创作元素大致可分为植物类和动物类。

图12  民国国色天香抱肚荷包(LYMSBWGCXTHB03023)

 

12  国色天香抱肚荷包(民国)

人类生活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在刺绣纹饰中,基于植物而创作的纹饰占有很大比例,强烈反映出了人与自然互相依存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人们将美与善结合,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数据集中展品的纹饰图案所运用的植物元素大致有牡丹、莲花、桃树、桃花、桃果实、石榴、萱草、葫芦、宝相花、山茶花、葡萄、菊花、梅花、芙蓉花、鸡冠花、百合花、月季花、松树、柿子等。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是闻名世界的牡丹之乡,有牡丹花城的美誉。牡丹雍容华贵、国色天香,花朵硕大、色香清远,被视为花中之王。在民间,人们把牡丹作为荣华富贵的象征,因此,牡丹纹饰(图12)是刺绣中最为常用图案[8]

中国自古就有多子多福的说法,人丁兴旺才可以保证充足的劳动力,才能老有所依,才能富足美满。在民间流传有这样一句民谣:石榴结籽,保生贵子。石榴(图13)被视为吉祥物,见于刺绣纹饰中是多子多福的象征。葫芦(图14)腹圆多子,生长茂盛繁密,人们常将其视为生殖母体的象征,是民间信仰意识中普遍认可的吉样圣物,以此来祝愿子孙繁衍茂盛。

 

图13  民国多福多寿花腰裙带-石榴纹饰(LYMSBWGCXTQD02009)           图14  清子孙万代扇袋-葫芦纹饰(LYMSBWGCXTQT03004)

 

      13  多福多寿花腰裙带——石榴纹饰(民国)    14  子孙万代扇袋——葫芦纹饰(清)

 

莲花也是常用纹饰,其主要原因,一是人们祈求多子多福的心愿。因莲花果实莲蓬多籽,人们用其形及谐音,发展为连生贵子的含义。二是自古以来莲花被视为高贵之花,出污泥而不染。“莲”与“廉”谐音。人们用“一品清廉”寓公正廉洁,表现了对清廉之官的期盼和赞许。三是莲花圣洁,与佛教有密切的关系。如佛座又称莲花座,佛经亦称莲花经。四是与升迁有关。“莲”与“连”谐音,人们期望升官发财,取其谐音“连升三级”。

一年之中梅花最先开放,虽不能说是百花之王,至少可以说是百花之先。梅花开在隆冬季节,傲霜斗雪,是清高铮骨之物。因此,梅花在传统图案纹饰中常以坚强守节和吉祥颂祝的寓意出现。

松树,四季常春、伟岸挺拔,是坚贞不屈的象征。松树与竹、梅结合,谓之岁寒三友,这三种植物均是不畏严寒,凌霜傲雪之物。此外,松树也作为长寿的象征,如寿比南山不老松等。与鹤组合,则是松鹤延年(图15)表达了人们祈求长寿的心愿。

除了植物,在生活实践中,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动物也被寄寓了许多的美好愿望,因此动物也是吉祥纹饰创作的一个重要元素。数据集中的刺绣纹饰图案,与动物有关的主要有:龙、凤凰、狮、虎、蝴蝶、麒麟、蝙蝠、喜鹊、羊、鹿、象、孔雀、鹤、鼠、鱼、蟾蜍与青蛙等。

龙(图16)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是无所畏惧的象征,被赋予了权威和尊贵的内涵,被视为神圣、吉祥、喜庆之物。历代皇帝皆把自己喻为真龙天子,以显示威严和感召力,博得臣民的信服。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人们将龙与历史、宗教、神话、文学、民俗及书法绘画等多类事物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龙文化。尤其是汉民族,龙文化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民间信俗文化崇拜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是汉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

 

图15  清松鹤延年肚兜(LYMSBWGCXTDD03006)   图16  清龙风绣裙-龙纹饰LYMSBWGCXTXQ03007

 

          15  松鹤延年肚兜 (清)          16  龙风绣裙——龙纹饰(清)

 

凤凰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为百鸟之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合称凤凰。它的形象通常被描绘为五色羽毛、长尾,头似锦鸡、身如鸳鸯,声如箫乐,象征着祥瑞灵应。在封建社会中,就如龙代表皇帝一样,凤凰代表皇后。在民间,凤凰是吉祥喜庆的象征,其形象被广为流传和应用,许多器物都以其冠名,如凤髻、凤头鞋,凤冠等,大多与女性有关。与凤凰有关的吉祥纹饰图案有很多,常见的如凤凰于飞用来比喻夫妇相亲相爱,祝福婚姻美满。凤凰来仪喻为吉祥的瑞兆。凤穿牡丹(图17)象征着吉祥富贵。

狮子是为猛兽,人们塑其像以驱邪避灾。旧时,上至宫殿下至民宅,大门两侧均立放石狮以作镇宅之用。按照传统习俗,左雄右雌,蹄下为球的是雄狮,象征着无上权力;蹄下踩着幼狮的是雌狮,象征子孙连绵。狮子滚绣球是一种广为流传的民间舞蹈。由两人扮狮子,一只为武狮,一只为文狮。武狮主要有跳跃登高、翻转踩球等动作,表现狮子勇猛强悍的性格;文狮主要有搔痒舔毛,打滚抖毛等动作,刻画狮子温驯的神态。装饰纹样也常以狮子滚绣球(图18)为题材。

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物,形象如鹿,全身有鳞甲,头上有角,尾似牛尾,为仁兽、瑞兽,象征祥瑞。吉祥纹饰麒麟送子(图19)被广泛使用,以祈求早生贵子,是子孙贤德,仁慈礼仪的象征。

 

图17  民国凤穿牡丹贴花串珠童帽(LYMSBWGCXTTM02017)   图18  民国狮子滚绣球抱肚荷包LYMSBWGCXTHB03014

 

       17  凤穿牡丹贴花串珠童帽(民国)         18  狮子滚绣球抱肚荷包(民国)

 

蝙蝠,虽形貌不讨人喜欢,但确为益兽。古时,人们视其为神物,昼伏夜出,能识出鬼魅的藏身之处,助钟馗捉鬼除魔、驱邪避灾。因其名与“福”谐音,所以经常作为“福”的替代形象而大量出现在吉祥图案之中[9]。如蝙蝠与寿桃喻寓意福寿双全(图20)。常用图案还有迎祥纳福、五福捧寿、福在眼前等。

 

图19  民国麒麟送子香荷包-局部纹饰(LYMSBWGCXTHB03005)   图20  清福寿双全香荷包-局部纹饰(LYMSBWGCXTHB03004)

 

    19  麒麟送子香荷包——局部纹饰(民国)   20  福寿双全香荷包——局部纹饰(清)

 

在汉民族的信仰观念中,喜鹊是祥鸟,出门时听到喜鹊的叫声则为吉兆。因此,民间艺术创作常用喜鹊报喜的题材象征吉祥喜庆。与喜鹊相关的纹饰图案有很多,如喜报三元,即喜鹊与三个桂圆或三个元宝。喜鹊叫喻喜报,三个桂圆或三个元宝喻三元。三元,即解元、会元、状元,是古代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历数年寒窗所梦寐以求的,是升迁仕取的阶梯。喜报三元表达了连中三元的愿望与祝福。喜鹊与古钱币组合,就是喜在眼前,寓意久已向往的吉祥之事已经来临。喜鹊落在梅枝上称为喜上眉梢(图21)。喜鹊取其寓意,梅花以其冰肌玉骨、冷寒生香的品格引人喜爱,“梅梢”与“眉梢”同音,这种纹饰图样是对人逢喜事之时,喜形于色的生动描绘。

旧时,人们把鹤称为仙鹤,认为鹤具有仙风道骨,为长寿仙鸟。《淮南子·说林训》:鹤寿千岁,以极其游。鹤在人们的心目中是长寿的象征,因此多用作祝寿之词,鹤的纹饰也作长寿之意。鹤还被寓为清廉高洁的象征,在吉祥图案中,一品当朝、一品高升、一琴一鹤意为做官要清廉,像鹤一样高洁,不贪不腐。

在民间,鱼作为生殖崇拜信仰的创作元素被广泛运用于装饰纹样之中。鱼戏莲花以鱼喻男性,以莲花喻女性,鱼畅游于莲花之间,嬉戏游连,寄托了人类幸福甜蜜,子孙绵绵不绝的幸福意愿。“鱼”与“余”谐音,因此鱼又常与富裕联系起来,连年有余纹饰图案以鱼和莲花来表达人们渴望生活富足充裕的质朴愿望(图22)。

 

图21  清喜上眉梢带盖围腰腰包(LYMSBWGCXTHB03031)    图22  清连年有余枕顶(LYMSBWGCXTZD03002)

 

         21  喜上眉梢带盖围腰腰包(清)               22  连年有余枕顶(清)

 

数据集中的刺绣文物展品,选料考究、绣工精美、立意深刻,代表了清中晚期至民国时期河洛地区刺绣工艺的基本状况,反映了当时人们生产生活水平及民风民俗特色,为传播弘扬及研究地域民俗文化和民间物质文化遗产有着重要意义。

 

利益冲突声明:本研究不存在研究者以及与公开研究成果有关的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      王支援, 尚幼荣. 洛阳刺绣[M].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06.

[2]      乌丙安. 中国民俗学[M]. 沈阳: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9.

[3]      徐艺乙. 中国民俗文物概论: 民间物质文化的研究[M]. 上海: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11.

[4]      葛珊. 洛阳民俗博物馆归档刺绣文物数据集[J/DB/OL]. 全球变化数据仓储电子杂志, 2021. https://doi.org/10.3974/geodb. 2021.07.03.V1. https://cstr.escience.org.cn/CSTR:20146.11.2021.07.03.V1.

[5]      王支援, 王彩琴, 梁淑群等. 洛阳民俗故事[M].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6.

[6]      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系统. 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共享政策[OL]. https://doi.org/10.3974/dp. policy.2014.05 (2017年更新).

[7]      王晓予. 基于中原文化地域的汉族服饰图案艺术表征与民俗内涵研究[D]. 无锡: 江南大学, 2017.

[8]      许璐. 牡丹纹样在现代服装中的应用研究[D]. 武汉: 武汉纺织大学, 2016.

[9]      许仲林, 邬红芳. 明清时期服饰吉祥织绣纹样研究[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 34(3): 131-137.